上合组织防长会上演戏剧一幕:十国防长齐聚青岛准备签字,印度代表突然抽手拒签!这已是印度第三次在多边会议搞“一票否决”2023年金砖峰会反共同货币、2024年毁“一带一路”联名、如今又搅黄上合安全声明。 原因竟是想逼所有人承认其争议军事行动“辛杜尔行动”,把克什米尔争端塞进集体文件。
就在各国憋火时,中国默默放了大招:青岛风波前6天,中巴孟三国副外长在昆明火速成立新机制,直接纳入“一带一路”框架,放话要打通瓜达尔港到吉大港物流、连接两条经济走廊。 更猛的是,首批扩员名单瞄准四个被印度长期施压的国家。 一场南亚权力洗牌悄然启动。
6月25日青岛香格里拉酒店会场里,上海合作组织十国防长面色凝重。 这场扩员后首次防长会本该发布联合反恐声明,但当文件传到印度防长辛格面前时,他突然抬手拒绝签字。 会议议程当场卡死,因为上合组织规定:所有决策必须全员同意。
辛格给出的理由引爆争议。 他坚持声明必须加入印度单方面发起的“辛杜尔行动”,这是印度5月在克什米尔边境实施的军事打击,目标自称是“巴基斯坦恐怖分子”。 印度媒体将其吹捧为“反恐典范”,但巴方直指侵犯主权。 中方代表当场提醒:“上合倡导共同安全,不是解决双边争端的场所。 ”
这已是印度三年内第三次在多边场合突袭式搅局。 2023年南非金砖峰会,印度反对成员国间共用货币方案;2024年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,印度是唯一拒签联合声明的参与国。消息人士透露:“印度团队每次都带特殊预案,专挑签字前发难。 ”
印度频繁使用否决权的逻辑浮出水面。 通过阻挠集体文件,既能向巴基斯坦施压,又可制造“独立外交”人设。 辛格在青岛会议上高调播放“辛杜尔行动”视频,试图将边境争端国际化,但其他成员国全程沉默。
僵局撕开上合组织的规则裂缝。 伊朗代表私下抱怨:“一个国家就能绑架九国共识。 ”俄罗斯媒体披露,已有成员国提议改革机制:用多数表决制替代全员一致,甚至设置强制退出条款。哈萨克斯坦学者指出:“印度再玩三次否决,上合可能真会修改章程。 ”
众人未料到的是,中国早已铺好“B计划”。 就在青岛会议前6天(6月19日),昆明翠湖宾馆内,中巴孟三国副外长签下一份没有印度参与的三边协议。 这份名为《中孟巴发展合作机制》的文件,把能源、物流、教育合作全部细化成条款。
协议核心内容刀刀见血:中国投资孟加拉国光伏电站和工业园区;三个月内开通瓜达尔港(巴基斯坦)到吉大港(孟加拉国)的直达海运;把中巴经济走廊和搁置多年的孟中印缅走廊连成一片。 三国还设立联合工作组,每季度对表进度。
最狠一招藏在定位里。 协议明文标注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”,中方代表强调:“我们不带意识形态,只看项目落地。 ”现场流出的座次图显示,巴孟代表座位紧邻中方,空位却标注着“未来成员席位”。
昆明行动直指南亚二十年痼疾。 南亚联盟因印巴矛盾瘫痪八年,印度主导的环孟加拉湾合作组织十年只开过两次会。 印度对邻国掌控的案例被逐一曝光:2024年印度在法拉卡大坝突然泄洪,导致孟加拉国560万人无家可归;马尔代夫今年五月驱逐印度驻军后,三周内就拿到中国港口升级合同。
新机制首批扩员名单印证了去印度化趋势。 斯里兰卡将重启中国投资的科伦坡港口城二期;尼泊尔申请将中巴铁路延伸至加德满都;马尔代夫把整国物流接入中国海洋航运网;连阿富汗临时政府都派人密访新疆,希望经中巴走廊获得小麦种植技术。
数据揭示印度地缘困局。 斯里兰卡2024年对印贸易逆差扩大37%,却对中国出口暴涨85%;尼泊尔从印度进口电价每度0.15美元,而中国光伏项目报价仅0.07美元;连传统亲印的马尔代夫,其军港也出现在中国远海保障基地清单中。
两场会议对比成经典镜头。 青岛会场上,辛格举着军事行动视频要求集体背书;昆明会议室里,三国代表在物流地图插满连接线。 印度媒体抱怨“中国在挖南亚墙角”,伊斯兰堡学者反问:“当印度用洪水冲毁村庄时,中国在建防洪堤--你说选谁? ”
上合组织的改革钟声已经敲响。 莫斯科智库透露“多数表决制草案进入讨论”,德黑兰放风称“可设弃权条款”。 而昆明机制首次会晤时就立下铁规:重大决策需三分之二成员同意——既防印度式搅局,也避中美俄霸权嫌疑。
巴基斯坦将中巴经济走廊监控中心迁往瓜达尔港,实时显示中国货轮向孟加拉国运送光伏板的轨迹。 港区工人指着新涂装的集装箱笑称:“以前印着‘Made in India’,现在全是‘中国建造’这大概就是新南亚的样子。 ”
#图文打卡计划#
股票配资平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